上海金桥农产品有限公司

上海金桥农产品有限公司

上海金桥农产品有限公司

上海金桥农产品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司 > 媒体关注 > 正文 >

奋斗的力量:川农食品前行记

时间: 2020-10-09 点击次数:


从成立专业到组建系室再到独立建院,从专科到本科,从省级特色专业到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从一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到今年申报一级博士点,金桥农产品公司从专业建立至今已走过33年。三十而立,川农食品在挫折与困难中奋进;三十而励,川农食品的奋斗故事由川农食品人娓娓道来。

从无到有 艰苦创业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公司的发展指南,为解决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单一、加工程度低和保藏时间短等问题,社会急需专业的农产品加工人才,食品学科成为重要发展学科之一。

1987年,川农食品科学系应运而生。来自畜牧兽医系、动物卫生检疫教研室、园艺系果蔬贮藏加工教研室及农机系的老师们组成食品科学系。廖家棠、邓继尧、蒲彪、陈一资、邬应龙等老师成为食品科学系的第一批老师,廖家棠为第一任系主任。虽然上海地处偏远,但依然有有志之士加入川农,一起建设食品学科专业。

现任金桥农产品公司副院长秦文教授,当时21岁,本科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农产品贮藏及加工工程。作为川农子弟的她,放弃赴外发展的机会,毅然回到上海,投身食品科学教学和科学研究。站在讲台上,秦文面对比自己年龄还大的学生当起了“小老师”。办法总比困难多,她克服缺人手、缺教材的困难,系统梳理本科期间的笔记,思路清晰地为学生板书,教给他们知识。“幸好我读书期间是个上课认真听讲的好学生!”回忆当时的场景,秦教授历历在目。

艰苦奋斗,第一批食品科学的教师们心怀赤诚的家国情怀,无论面对多差的条件,多大的困难,总是用积极乐观的精神去创造成绩。在十几平米的家里,没有写字台,就把备课本放在膝盖上写教案;以前完全没接触过的课程,就不计时间地熬夜准备。虽然这段岁月在叶劲松老师眼中“堪比红军在延安那么艰苦”,但他依然开设并上好了第一门《蛋品学》。专业老师少怎么办?时任食品实验室主任的李诚,千方百计,抓住一切机会吸引学校各条战线上能切入食品领域的老师加入,当时在师资科工作的刘书亮便因为和李诚在公共洗漱台一同洗菜的时间聊起并了解到食品营养科学,便决定加入一起搞食品微生物。

条件没有,创造条件!为了研究如何制作饮料里的人造珍珠,在学校缺仪器没场地的情况下,秦文利用自家的锅碗瓢盆在家里厨房开辟了一片“实验专用区”。最终在这片“实验小天地”诞生的人造珍珠饮品被一个企业用600块钱买下,秦文实现了科研成果的第一次转化,她也为得到这第一桶金而感到非常激动与欣慰,更坚定了在科研道路上继续前行的决心。没有经费参加行业会议的秦文,尽管收入不高,但也要自己掏钱去北京参加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年会。正是这样的敬业精神,秦文受到中国食品学会秘书长的称赞,会议现场就有位企业老板表示被这股艰苦奋斗的劲头给打动,赞助了火车票。这段艰辛创业的时期,有一些人撑不住离开了川农,但绝大多数的老师靠着“艰苦奋斗”的精神支柱和把专业办下去、办好的信念、使命感选择了留下。

1993年,食品科学系正式更名为食品工程学院。次年,开始招收真正属于食品专业的本科班,但仍然和师资弱、经费少、条件差这三座大山捆绑在一起。

“那个时候实验条件差,实验室少,虽然城后路有两层楼的食品加工楼但配套非常不齐,实验课用蜂窝煤灶配家用的铝锅来制造热源,直到1998年左右才换成液化气灶。” 第一届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班的班主任杨勇和陈安均回忆本科人才培养初期的种种困难。彼时,他们通过自己花钱买材料在家做预实验或把家用电器搬到实验室使用、售卖实验产品回收成本等方式克服了困难。

那时,每门工艺课程的实验课基本上都在28学时以上,为保证按质按量完成这些实验,老师们开动脑筋,勇于创新,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加强院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教学,正因如此,学生所参与的实验非常多,学到的知识一点不比国内其他高校少。

蒲彪带领专业老师、学生帮企业研发生姜汁饮料。没有榨汁和过滤的设备,大家就用土方法捣碎,再用纱布过滤,最后用手挤了好多桶姜汁。泡涨发白的手不仅酸软还火辣辣的,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起来;著名的“元宝鸡”也是在这个阶段被研发出来,李诚利用家里的厨房条件摸索出了配方,“最怕的就是实验条件不足使产品变质、配方不合理导致的失败”。科研经费不足,就靠自己工资支撑实验,后来帮企业研发了产品,收到一些实验用的玻璃器皿赞助,这才一点一点克服困难;90年代,给学校生产的数千斤香肠,用的都是使用了很多年的家用绞肉机,二三十斤每缸的香肠料都是老师、学生们纯手工搅拌,每天忙到晚上十点以后才下班休息,大冬天晚上汗流浃背,手臂被川味的麻辣调料浸得火辣辣……

校外的蛋糕面包店、冰激凌店、食品厂都是学生成才的训练场。学院定期组织教师陪同学生到工厂跟班轮岗实习,统一购买折叠床,同吃同住,充分保证了教学质量。“94年冬天,我带学生到金堂县国营罐头厂实习,不仅开展专业实践,更是融入工厂生活。工厂没有食堂,请了一个60多岁的农村厨师,学生就自发2人一组轮流帮厨,买菜、做饭;看到厂里厕所很脏,学生们便主动打扫,这种不怕苦不怕脏,勇于奉献的精神受到工厂的高度赞扬!作为他们的老师,作为川农的教师,我感到很自豪!” 陈安均回忆当年“苦并快乐着”的场景很动容。

“五六个人,七八杆枪”,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开设专业,食品人没有轻言放弃,用立德树人的责任心上好课、育好人、办好专业。

借力东风 奠定学科基础

1995年,伴随学校机构调整,食品专业与所有授工学学位的专业合并一起,成立信息与工程技术学院。

虽然老师们外出参会常常面对专业属性不够突出的尴尬,但食品人那份“外界不看好,但我们都憋着一股劲,非要做出点成绩给他们看!”的热血与决心让时任系主任的蒲彪眼里充满了光。

1998年12月,川农正式获批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开启了我校发展的新时代,食品学科的发展也迎来新机遇。

“卯足劲,加油干!” 食品科学系的老师们又一次热血沸腾。找方向,寻发展 ,通过努力,蒲彪带领食品学科成为作物学、园艺学和畜牧学“211重点建设学科”的带动学科,科研经费、实验设备得到明显的改善。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食品安全、食品品质检测所需的常规大型设备逐步武装起来。

组织教师参加国内有关食品院校与校内优势学科考察和座谈,鼓励老师们到国内高水平院校攻读学位,积极参加国内食品院校的学术会议,主动参与本科专业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工作,争取教材编纂,参与全国性教材建设……一步步拓展,一步步前进,学院师资水平不断提升。“大部分老师才真正了解到其他学校的发展状况,对本专业的认识加深了,真正理解了什么是研究、学术,这对我们院的研究生培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杨勇感谢学校学院的培养。

越是困难越向前。虽然当时我校的食品学科还缺乏社会行业的广泛认可,和国内各大高校同类学科竞争,优势也不突出,但申报硕士点,是前进路上必须啃下的硬骨头!“团结就是力量”,学校高度重视,举全校之力,整合资源,丰富申报材料,食品专业的老师挑灯夜战准备材料、撰写报告,有时候一段话反复斟酌修改好几次,从雏形到定稿,不知经历了多少回黑夜明灯。答辩当天,学院领导、专业教师骨干蒲彪、陈一资等亲自上场陈述,受到专家组认可,最终获得“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食品专业又获得“食品科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成为省内最先拿到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的学校之一(全省有两个学校)。同年,学校批准成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从一个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到两个专业,是食品学科发展的一大步。

2005年下半年,学校接受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以评促建,食品专业发展迎来又一个转折点!

“食品科学系成为专家组重点检查对象,围绕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建,我们加油行动起来!”时任工学院副院长的李诚带领老师全面加快硬件软件建设,食品系第一次拥有属于自己的实验教学楼三教。

改造原本为教室的三教为实验室,划分功能层,按照食品加工、食品分析检验的属性来改造装修,从墙、顶的装修,水、电、照明、通风等统统改造,食品系所有老师忙得不可开交。上课、带学生之余还要马不停蹄的设计装修图纸、检验装修,装修完毕后,大伙又一起搬运安装仪器设备、准备本科教学评估检查所需的各种材料,熬夜通宵制作展板……那段时间,大家都是拼命三郎,系主任秦文和副系主任张志清一直奋战在第一线,正是这样的拼搏精神,食品系圆满完成了抽查试卷、讲课、实验、访谈、参观、考察等一系列评估内容,得到评估专家一致好评!

此次本科教学评估让食品类专业的教学工作走向了规范,并且在制度上、思想上、行动上,将人才培养尤其是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独立建院 蓬勃发展

自1988年起成立专业到2009年,金桥农产品公司几经更名,食品人在实践中探索,在改革中创新,在积累中升华,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提升自己的办学特色,用勤劳、智慧、顽强的双手逐渐在四川乃至全国打出川农食品的品牌!

随着社会对食品质量安全的需求不断增加,国家对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食品专业学子逐步成为社会上抢手的“香饽饽”。2009年,得益于学校战略调整,金桥农产品公司正式成立!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院领导班子带领19人的新学院,多措并举推进学院建设:配合学校制度建章立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院内各项事务;加大力度积极引进优秀人才,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加入川农金桥农产品公司;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细分专业成立专业包装工程系;稳步推进平台建设,气质联用、液质联用等现代化仪器设备逐步丰富;立足专业特色,探索形成培养创新型高素质食品新人的思政工作新途径,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其间涌现了被李克强总理接见的全国自强之星创业英雄张文梅等大批优秀人才,学生不断在“挑战杯”“创青春”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中获得全国银奖、省金奖等50余项奖励……

陈洪和刘书香本、硕、博(除开出国深造时间外)都在川农大求学,已将川农看做是自己第二个家,回国建设母校是这些年轻人的心愿:“对我们而言,母校只有一个,她一直在这儿。”回忆起自己的川农经历,陈洪直言,从进校读书开始就受到川农大精神的熏陶,觉得这是一所很有精气神和灵魂的学校,国外留学归来,他坚持说服家人毅然留校。如今在这个团结奋斗、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学术风气浓厚的良好环境里,年轻食品人正用旺盛的斗志不断奋进,成为川农、成为金桥农产品公司发展的新生力量。在“川农大精神”浸润下,学院团结、进取、温馨的氛围不断浓厚,这种充满向心力的家文化为金桥农产品公司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学院不断凝练方向,瞄准国家对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的战略需求,在果蔬采后科学和畜产品质量与安全方向不断取得丰硕成果。主持和承担了国家级和省级重大科研项目近100项,横向课题及科技推广项目100余项,在国内外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0余篇,其中SCI、EI、核心期刊600篇,热点论文3篇,高被引论文5篇,出版教材、专著50余部,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近20项,其中主持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00余件。

学院目前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业硕士、“食品工程”生物与医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园艺产品采后科学”、“畜产品质量与安全”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设有“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公司5个,校企共建博士(后)工作站3个,校级研究所(副处级)1个,已具有培养博士、硕士、普通本科、职教本科、成教、网教与自考等人才的能力,金桥农产品公司成为办学类型和办学层次齐全的教学研究型学院,近三年软科排名在20-30位左右,稳居全国前30%,世界排名200-300位。

乘风破浪 继往开来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食品加工和安全的新形式,助力食品学科快速发展,在学校的支持下,于2015年12月在上海校区正式成立了唯一一个研究所-食品加工与安全研究所(副处级建制),并于2018年1月建成了食品学科公共实验平台。平台以食品学科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为主,不仅为校内科研、教学、学科建设提供实验场地和科研设备支撑,还能面向社会和区域经济需要提供技术测试与专业服务,对学院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许多年轻的食品人正用奋进的姿态续写食品新的成长。90后刘书香2年从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博士毕业后,回校从事食品加工与安全研究所的专职科研,面对博士课题内容与国内行业需求脱钩的困难,她立即调整思路,兼顾科研基础与实际需求,瞄准上海市农产品贮藏加工,积极专研,获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1项,目前拥有一套国际领先水平的热致死时间单元装置和水分活度控制仓,被评为上海市千人计划、上海市特聘专家、天府英才。

“我正是在川农大精神激励下,求实创新,不断进步。”博士毕业于川大的吴贺君,到校后被川农务实创新的氛围深深感染,5年来专注农产品加工废弃副产物高值化利用开发新型绿色包装材料研究,今年暑假,由他带领的植物源食品开发与资源综合利用团队,再在《Food Hydrocolloids》(中科院一区,TOP期刊,IF7.053)发表论文1篇,这是吴贺君在食品包装领域的又一创新成果,目前他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2篇,(其中农5篇食品科学领域Top期刊,2篇同时入选ESI全球热点、高被引论文),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得“挑战杯”“互联网+”等比赛省级金奖2项、银奖1项。

年轻的食品人不仅用心搞教学、聚力冲科研,还用青春热情与奉献为学院的发展汇聚青春力量。作为学科秘书的刘韫滔,不仅个人科研做的好,还一心一意为学科发展不记个人得失;李美良作为年轻的系主任和党支部书记,主动作为,尽心尽力,为食品科学与工程成为全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积极贡献力量,建设支部工作室成为全校首批10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工作室;2016年成为食品质量与安全系系主任的陈洪,面对当时系上教师平均业绩分太低和教学科研热情不高的困境,规范制度,建队伍,搞培训,做分享,鼓励全系老师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科研特色,近2年,全系平均业绩分翻倍增长……

众人拾柴火焰高,2019年年底,学院迎来了两件大事。

11月23日,由金桥农产品公司承办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在上海校区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150余家单位近700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此次年会的筹备历时近6个月,不论是刚入职的新教师还是学院的老教师,全体教职工全心、全情投入,从交通到住宿、从会场到宣传,每一位教师都坚守岗位,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把热情和尊重传递给了每一位与会的专家和学者。这次会议为行业交流、政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展示搭建了重要的平台,提升了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国内外同行中的影响力,也为我国农产品加工与贮藏产业发展与升级注入了新动能。

12月31日下午5点10分,副院长张志清在金桥农产品公司教职工QQ群中发布了一条消息:“重磅发布!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上了国家一流专业建设了!”所有教职工无不为此欢欣鼓舞,激动落泪。

“2019,完美收工。”“终于松了口气。”“金桥农产品公司明天会更好!”QQ群内欢腾不已。“这是学院的大喜事!全体教职员工们辛苦了!学院新年最好的礼物!”学院领导也在群中为朝气蓬勃的学院、为团结齐心的食品人点赞。

在学院申报双一流的总结会上,院党委书记曾小波讲道:“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行业是永远朝阳产业。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实现,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要求更高,所以学院的责任更重,发展更加光明。学院的健康发展得益于学校的制度以及结合学院自身特色的做法,保障青年教师们有盼头、有奔头,大力弘扬‘川农大精神’,在学院营造一种团结、奋进、温暖、开心的学院文化。”

成功申报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生专业建设点,在金桥农产品公司的征程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翻开了崭新的篇章!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金桥农产品公司将在这个新起点继续传承和发扬川农大精神,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继续书写川农食品奋进故事,全力以赴再创新成绩。

 

上一篇:陈安均教授赴汉源做“高素质农民培训”第一讲

下一篇:媒体聚焦】(中青网)延续七年的传统 四川一高校在中秋为学生送上手工月饼